阳光下的水田生机更浓,田边新建的沟里灌满了水。看着长势良好的水稻和不时浮出水面的甲鱼,四川崇州市蜀禾采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柯杨心里又多了一份期待,“今年的大米,价格要适当提高一些。”柯杨说,越来越多的市民订单让他对“稻田养鱼”这一模式有了更多信心。
和柯杨干着同一件事的,还有崇州白头镇顺江土地合作社职业经理人李波。昨日,当着记者的面,李波将龙虾苗小心倒进稻田边沟中。今年,除了222亩稻谷,他还能多收50亩龙虾、22亩大闸蟹和150亩鱼。
“全市发展1.2万亩稻田养鱼,每亩增收1000元—5000元。”崇州农发局副局长李毅说。开10%边沟但不减稻谷产量,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半,崇州稻田养鱼衍生出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稻虾藕遇”品牌让稻米卖出高价……崇州将其总结为“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鱼共赢”。
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崇州已经在东润家庭农场、黎坝村、涌泉合作社等开始在稻田里养殖甲鱼,总面积有40多亩。加上传统池塘养殖的40亩,崇州仅仅稻田甲鱼养殖面积超过80亩。那么甲鱼适合不适合更大面积推广呢?王毅分析,养殖甲鱼成本高 ,经济实力差的农村经济主体不适合这种模式。此外,为了保证市场价格稳定,保证“大家都有钱赚”,甲鱼养殖面积过大也不可行。“要适度养殖,满足市场需求即可。”为此,蟹、鱼、虾和泥鳅等多样化模式衍生了出来。
“稻田养鱼,是对如今水产品需求增加,但养殖水面已经接近饱和的一种补充。”据李毅介绍,稻田养蟹(鱼、虾)补充了河养、池养、湖养面积减少造成的供应量不足,对减少面源污染起到了很大作用;螃蟹吃稻田里的昆虫,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同时,养蟹的稻田产出的稻谷品质更佳,更容易做出品牌。“市民到基地参观,看到稻田里有鱼有虾,自然对我们的生态大米多了一份信任”,柯扬告诉记者,从去年9月26日开始,合作社实现了近600万元的销售额,价格远高于普通大米。出处: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