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鳖”是古徽州一种历史悠久的乡村口头文化事象。每当茶余饭后和天阴下雨,或三五人,或十几人聚于路亭桥廊、古戏台前、水口树下等乡村公共空间,饱学的长者常常谈古论今,外出回家的人也会大讲“山海经”和外乡见闻。古徽州许多村落都有精于此道的“说鳖筒”。说者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听者神态专注,如痴如醉。乡村中的男女老幼都不乏热心听众,有的抱小儿于怀中,有的托饭碗在胸前,过路人等也时常住足倾听,乐不知返。
说鳖这种古徽州乡村文化生态中特有的古老民俗,集徽州方言、民间创作、民间故事和口头说唱等多种口头文化事项为一体,成为徽州民间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之一。
“说鳖”一词出自《大藏经·生经·佛说鳖喻经第三十五》,古徽州的俗语借此说明乡间的口头文化活动兼有启发民智和教化民风的双重功效。说鳖能够“显示法耀,令心开阐”,化深奥为直白,为乡里乡亲尤其是青少年一代认识社会、村落和家族的历史,传播社会变迁信息提供了重要渠道。在古徽州地界都有“深山僻坞里念书,不如十字街头听说鳖”的老话。此外,“说鳖”也能“使人咸发无上正真道意”,引人向善和利于风化。古徽州人崇尚礼仪、重文重商的价值观念和忠义孝悌、勤奋正直的伦理传统借说鳖的口头文化形式代代相传。
“说鳖”考
古徽州的地界里多有饱学之士,任一俗语细考起来都有来头。就说“说鳖”二字原来出自《大藏经·生经·佛说鳖喻经第三十五》。原文如下:
昔者有一鳖王。游行大海。周旋往来。以为娱乐。时出海边水际而卧。其身广长。边各六十里。而在其上。积时历日。寐息陆地。而不转移。时有贾客。从远方来。遥视见之。谓是可依水边好处高陆之地。五百贾客。车马六畜。有数千头。皆止顿上。炊作饮食。破薪燃火。饲诸牛马骡驴骆驼。行来卧起。於时鳖王。身遭火烧。欻作扰动。因即移身。驰入大海。游走东西火害不息。贾人见之。谓地为移。海水流溢。悲哀呼嗟。今定死矣。当柰之何。鳖身苦痛。不能复忍。因没其身。入大水中。溺杀众人。牛马六畜。皆共并命。菩萨时告诸弟子曰。假喻引譬。以解其意。远来估客。谓三界人。五百群众。谓五阴六衰。诸入之难。鳖身广长。各六十里者。谓二六牵连。十二因缘。轮转无际。周流五趣。无一懈息。燃火炊作为食具者。谓三毒炽盛。情欲发兴。鳖驰走入大海水者。谓犯十恶没溺三恶地狱饿鬼畜生之中。若不可言。是故如来。降其圣德。无极大慧。往返生死。救济危厄。罪所覆盖。盲冥不解。显示法燿。令心开阐。咸发无上正真道意。
在下以为俗语借此“说鳖”二字表明两重含义:其一是指“说鳖者”善言,可以化深奥为直白;其二是指“说鳖”内容有利教化,引人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