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污染毒瘤历经三年阵痛 重现绿水青山双浦首批“生态甲鱼”清爽出水 。
10月2日上午,杭州市西湖区首届生态甲鱼争霸赛在双浦镇举行,来自双浦镇、转塘街道、三墩镇的27个养殖场的54只甲鱼进行评比,根据甲鱼外观和风味,最后评选出金鳖王。
作为杭州市甲鱼的主要产地之一,今年对于西湖区来说是颇为特殊的一年:自2013年,全区的甲鱼养殖业从温室养殖转为外塘养殖后,今年首批外塘养殖的甲鱼即将上市。而占西湖区甲鱼养殖业近98%份额的双浦镇,为了重现这里的青山绿水,也经历了一场“壮士断腕”般的阵痛和改变。
温室甲鱼 曾给村民带来很大收益
说起双浦的甲鱼养殖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在当时杭州人每月工资还只有数百元的时代,甲鱼可算是件奢侈品,每斤价格可以卖到200元。因为靠近钱塘江,靠水吃水的双浦人开始养殖甲鱼。
养甲鱼不容易,首先温度就是一个问题:甲鱼只有在30℃以上的环境里才会吃东西,到25℃时就很少进食了,而当温度低于20℃时,甲鱼就几乎“绝食”了。
为了提高甲鱼产量,2003年开始,双浦的甲鱼养殖户想出了用温室养殖的办法:将鱼塘建在温室里,铺设供热管。这样,无论春夏秋冬,甲鱼都能在合适的温度下成长。这种养殖方式,给养殖户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收益。
“那时我们温室养的甲鱼,第一年养在温室里,之后再在外塘养一年。这样甲鱼生长得更快,外观上也能更好看。”双浦镇40岁的郑师傅是从2011年开始养殖甲鱼的,他家有1100平方米的温室鱼塘、12亩的外塘,年景好的时候,每年能出产甲鱼2.8万只,收入近15万元。
因为经济收益可观,甲鱼的产业规模也越来越大,到2014年,双浦镇甲鱼养殖面积已近8000亩,养殖户793家,全镇3.45亿元的水产总产值中,甲鱼养殖业达1.85亿元。
钱包鼓起来了 生活环境开始恶化
不过,在钱包鼓起来的同时,双浦人逐渐感受到了生活环境开始恶化。
郑师傅告诉记者,早些年,养殖户给温室供暖,主要采用焚烧木板等建筑垃圾的方式,由于建筑垃圾中往往包含一些塑料、橡胶,焚烧后产生的废气里含有氯气、二恶英、苯乙烯、甲醛等有害气体。
“村里如果有养殖场在烧垃圾,那整个村子的路上都没法走人,到处都是刺鼻的气味,闻上几分钟就会喉咙痛,还会咳嗽。”一名村民回忆。
考虑到焚烧对环境的影响太大,一些养殖户转而通过在温室安装空调的方式供暖。这样做虽然减少了对空气的影响,但无法避免对水体的污染。
郑师傅说,温室养殖甲鱼的密度很大,1平方米的水塘可以养25至30只,甲鱼吃喝拉撒都在水里,每两三个月换一次水时,黑色的废水带着抗生素、消炎药等污染物直接排入了村子边上的河流里,并最终流进了钱塘江。
这个污染到底有多大?根据《温室甲鱼污染治理宣传手册》,养殖后期(8个月)排放的水体中,COD、氨氮和总磷含量分别大于1000毫克/升、150毫克/升和100毫克/升,超出国家标准10-100倍。
推外塘养殖还居民一个绿水青山
为了保护环境,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从2013年开始,西湖区开始实施温室甲鱼污染治理工作,全部改为外塘养殖。
对于双浦的养殖户来说,这几乎可以称得上是“壮士断腕”。“外塘养殖,每平方米鱼塘只能养3-5只甲鱼,成活率也大大降低了。”一名甲鱼养殖户说。
为了推动甲鱼养殖户进行外塘养殖,西湖区实施了不少措施,比如在经济方面,给予拆除温室的养殖户每平方米300元补贴,每亩外塘还有5000元的苗种补助。
对于外塘养殖,甲鱼养殖户相对陌生,遇到突发情况没有更好的应对措施。比如今年1月,杭州遭遇了罕见的极寒天气,甲鱼不少都冻死了,其中一名养殖户的损失高达20万元。针对这样的情况,双浦镇加大了在技术方面的支持力度,每年都会组织3至4次培训班。养殖户在技术方面有疑问,一个电话,农业技术人员就会上门指导,今年以来,已经上门服务了三四十次。
改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现在的双浦,村子里再也闻不到刺鼻的焚烧味儿了,河里又有鱼儿了。以双浦一条周边甲鱼养殖较为集中的河流四号浦为例,检测数据显示,2014年6月,水质总体为劣V类;而今年7月,水质已基本保持在了V类。出处:青年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