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县东北角,有一片约2万亩左右的农业生产区,名字叫新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它涉及钟管、洛舍两镇的8个行政村,面积有2.1万亩。其中有近一半面积,初步形成了生态循环圈,被称之为“新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
县农业局生态科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新港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是我县重要的粮油、渔业、畜牧和蚕桑主导产业示范区,其中粮油产业面积2200亩,渔业产业面积3092亩,畜牧产业面积2025亩,蚕桑产业面积1113亩。这里面除了单个产业、单个农业企业有独立小循环,其不同产业、不同企业之间还有大循环,小循环套着大循环,最终使得近万亩的示范区紧紧相连。
走进新港示范区,位于钟管镇戈亭村的清溪鳖业鳖稻共生面积就有1600亩。清溪鳖业主要采用鳖稻共生、稻田养鱼和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的方式,形成了“鳖/稻—秸秆—老口草鱼/还田”的生态循环模式。与往年仅仅鳖与稻之间循环不同的是,今年有不少草鱼活跃在田间,草鱼大起来后,已有一部分被捉了起来喂给甲鱼吃,既增加了甲鱼的营养与鲜肉料,同时又改善了水稻肥料。
清溪鳖业的生态循环虽然在粮食与渔业两种不同产业间自由流动,但毕竟是同一家企业内部的循环。有没有不同企业之间的生态循环呢?有。
程力强生猪养殖场位于钟管镇下塘村,存栏8000头,占地70亩,已建成沼气池300立方米。猪场周边是下塘村和曲溪村一千多亩桑果基地。场长程力强与两个村的桑果基地负责人商量后,决定优势互补,形成了“沼液-果桑”、“猪-沼液-狐尾藻-鱼塘”、“猪-粪-早园笋”等生态循环模式。可以想象,直接用有机肥灌溉的桑树会结出多么美味的桑果。
红亮肉鸭专业合作社生态循环做法更是直接辐射到100多位社员、周边300多户农户的种养区域里。位于钟管镇干山村的红亮肉鸭基地,目前已形成“鸭-肥-粮(果、鱼、蔬)”的生态循环模式。鸭粪通过堆积发酵成为基肥,污水通过内、外循环系统全部用于这些社员与农户的稻田、葡萄园、鱼塘、玉米基地之中,玉米等农作物成为肉鸭的饲料来源,最终实现排泄物全部资源化生态循环利用。
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新港循环示范区内的种养模式既实现变废为宝,又实现无公害绿色生产,推进农业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培育原生态农产品产业提供最优质的有机肥,保护了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是一举多得的好做法。截至目前,示范区已建成病死动物集中收集点1个,秸秆全量化利用示范点1个,秸秆收储点1个,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点1个,绿色防控示范区1个,旱粮示范基地1个,保留的1家规模生猪养殖场和1家奶牛场已基本完成污染治理设施建设,达到“零排放”标准,1家规模水禽场已试点改建部分水禽旱养鸭棚,3家规模鱼塘完成水生态尾水处理设施,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生态循环示范区建设标准。德清新闻网记者朱宇飞通讯员陈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