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鳖共生、稻鸭共养、桑——蚕——塘循环、猪——沼——田循环……目前,越来越多的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在我县涌现,高效利用资源、生产优质农产品,达到了生态化发展农业的目的。
然而,生态循环农业并非只是局限于这种小范围的资源循环。去年,我县制定了《安吉县深化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建设实施方案》,准备用2015年至2017年这三年时间,建成整建制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
时间过半,生态循环农业建设情况如何,又发挥了那些作用呢?笔者进行了解。
生态循环模式多
平常的龟鳖品种,独特的水稻植株,两者混合在一起,就组成了天子湖镇高庄村的稻鳖共生模式。
“从2013年开始养殖,每年的养殖规模都在100多亩。”高庄甲鱼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谢连贵介绍,一亩田里,七分种稻三分养鳖,不施肥、不打药,甲鱼吃投放的青虾、小杂鱼,以及稻子上的害虫,这样养出的甲鱼可以卖到20多元/斤,大米可以卖到8元多/斤,亩产效益要比单纯的种、养殖多1000多元。
经济效益显着提高,生态效益也看得到。谢连贵说,如果全养甲鱼,水深要达到2米,现在水深只需要0.4米左右就可以了,用水量节约了80%,而且稻田没有药、肥污染,水体水质得到保证,采用“稻鳖共生”种养后,水稻和甲鱼的发病率都明显下降。
此外,稻鸭共养、稻鱼共养、稻虾共生等生态养殖模式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推广。
在浙江园中园农林开发有限公司500亩的果蔬基地里,农产品废弃物如剪下的葡萄枝、菜叶等都有了新去处,新修建的废弃物回收处理池将它们发酵,形成有机肥还田,园区里还养殖了土鸡、山羊,丰富农业生态循环的基础。
在其他地方,以收集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通过多种搭配共养达到限肥限药和采用物理方法杀虫等达到清洁化生产的生态循环生产模式也在蓬勃发展。
据了解,去年我县已完成了溪龙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建设,同时完成了宋茗、正新牧业等5个示范主体以及50个示范点的建设,今年目标完成10个示范主体和70个示范点的创建工作。
三年目标标准高
“生态循环农业不仅仅是单个园区内的循环。”县农业局植保站副站长侯建军介绍,在传统的狭义理解上,生态循环农业就是农业主体内部的循环,但这已经不符合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生态循环农业应该构建“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循环利用体系。
主体小循环就是农业主体内部的生态循环,园区中循环指的是在同一区域内,各个主体相互配套协作而构建出的循环体系。
在溪龙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区内,90%的家庭从事白茶种植、加工与销售,全村拥有有机茶园4000余亩,并建有国家级标准茶园核心区6000亩,辐射周边12000亩。示范区内统一利用生物链自然规律,大幅缩减农药用量至原先的20%,同时和示范区内的正新牧业建立合作关系,该公司养殖产生的猪粪、沼渣、沼液全部供应茶园,建立起“猪——沼——茶”的循环农业模式。
县域大循环则是更高层次的要求。“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秸秆综合利用等,都是实现县域大循环的前提。”侯建军表示,2015年至2017年我县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总体目标要达到“一控、二减、四基本”的要求,既控养、减肥、减药以及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处置、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畜禽养殖治理四个基本要求。
举例来说,到2017年,我县要实现全县各类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率达到80%以上,回收包装物的无害化处理率达100%;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7%以上,基本杜绝露天秸秆焚烧现象;实现沼液消纳率100%、消纳地稳定在5万亩以上……(安吉农业)